<noscript id="6u2yq"></noscript>
<strike id="6u2yq"></strike>
  • <ul id="6u2yq"></ul>
      您現在的位置:首頁>資訊中心>熱門資訊>富資訊>正文

      富資訊

      網絡綜藝為什么這么火? 富知道

      2017-03-02

      本文來源于 風度Life( mensuno-life)綜合整理自新浪微博、百度公眾號。富國基金尊重任何原創內容的版權,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。


      2017年開年不久,網絡綜藝就一片混戰,《奇葩大會》、《拜托了衣櫥》、《見字如面》……各類網綜延續2016的大好形勢,制作規模越來越大手筆,節目越來越精良和多元化。整個綜藝行業似乎都面臨洗牌:這邊,電視綜藝收視不斷下滑,連似乎昨天還在紅的“跑男”都不能幸免——2016年第二季度CSM(中國廣視索福瑞媒介研究)統計顯示,其全國收視率2.14%創新低;那邊呢,網綜從自娛自樂到頻頻霸屏只用了區區不到一年,各大視頻平臺紛紛砸出億元級投資自制網。


             像賭王何鴻粲所說“贏的永遠是莊家”。不管網絡視頻巨擘如何曳動這一行的進化,推動綜藝節目風水大磨轉動的一直是觀眾。90后已經長大,巨量網生受眾的收視需求轉向,導致收視群體從電視向網絡平移,金主的廣告預算隨之遷移、電視制作人繼而群體流向網絡。視頻網站的大動作、網綜節目的大制作,其實只是以上一切的結果。


      \\


      「 一擲千金——網綜航母入水 」

      2015年4月,美特斯邦威再次拿下《奇葩說》第二季的冠名權,當時砸出的5000萬驚了電視和網綜兩個圈;僅僅一年后,騰訊用于網綜孵化的基金已達到10億——而且是每年10億。在這一年中,優酷土豆投入網綜內容的數額是6億,愛奇藝更牛,CEO龔宇公開表態:自制網綜經費上不封頂,隨要隨投。


      一擲千金不手軟,帶來的是優良的節目質量。網綜的草根時代早已翻篇兒,大明星、大制作成為標配:頭頂“互聯網最大綜藝節目”金字招牌出生的《奇葩說》,號稱制作成本“億元級”,光邀請蔡康永加盟就花了“數千萬”;愛奇藝的超模培訓選秀節目,《愛上超模》,把14個選手和上百人的制作團隊全數拉到墨爾本,24小時不間斷拍攝,整整跟了60天,光服裝就換了上千套,雖然東家沒公布具體數額,但其競爭對手之一的騰訊為我們提供了參考值:在《2015年騰訊娛樂白皮書》中,《愛上超模》被歸入了三千萬的陣營。


      這兩檔節目不是個例,目前已知的千萬級網綜至少有十個,其中騰訊視頻的《我們15個》和《我去上學啦》 都是億元級別。



      解析:



      不設限投資帶來的,不只是金碧輝煌的節目現場和星光熠熠的大咖陣容,更是整個綜藝產業格局的改變。目前網綜大體有兩種運作模式,一是成立內容工作室,一是和文化傳媒公司對接,比如中華方言歌曲大賞《十三億分貝》就是愛奇藝和超級馬力工作室合作的。不論哪種模式,制作人團隊都擁有最大限度的自主權,來去自由、呼風喚雨。


      搜狐視頻自制內容宣傳總監毛國莉的話很有些意思:“只要節目成功,要什么給什么”,內容研發是王道,視頻網站大boss只管給錢給渠道,這種“一方提供內容、一方提供資源”、制作運營相分離的模式,已經讓國內網綜頗有工業化的感覺了。


      \\

      「 逆襲——網綜反向輸出電視臺 」

      解讀網綜航母的搭建過程,“自制”是關鍵詞。對于網站東家們來說,自制網綜不僅成為繼網劇后吸引用戶流量的第二狠招,也是放長線釣大魚、長遠變現的第一步,易觀智庫分析師馬世聰作出解釋:“視頻網站普遍資金儲備強大,可以制作改編大量的優質IP,優質IP對用戶和廣告主的吸引力很強,容易炒熱話題。”


      更重要的是,自制網綜使視網平臺們徹底擺脫了“拿人手短”的困境。前幾年,視頻網站要么燒錢購買電視綜藝節目的版權,還因為狼多肉少搶得眼紅耳赤、市場上硝煙滾滾,要么借個人用戶零散上傳電視綜藝節目片段,打版權擦邊球,干脆淪為電視綜藝的剽竊者和搬運工;而現在情況大不同,有了內容研發的背書,越來越多的視頻網站開始將自制網綜反向輸出到電視臺:樂視有《十周嫁出去》反輸安徽衛視、愛奇藝有《愛上超模》反輸湖北衛視、土豆有《侶行》反輸旅游衛視,這還只是真人秀一個類別。



      電視臺與自有網絡播出平臺的關系改變,也許更能說明問題。比如湖南衛視唯一版權播放平臺的芒果TV,本來只是一個網絡版湖南臺,但2016年初投放自制獨播,推出為李銳量身定制的《銳利GO》、李維嘉主持的《開普勒-452b》、杜海濤加入的《香蕉打卡》等11檔自制網綜,尤其是引進韓國《犯罪現場》模式的、集合撒貝寧和何炅、邀請嘉賓燒腦推理的《明星大偵探》,一上線就成為芒果TV代表作,后者躋身網綜第一陣營的同時,也擺脫了電視臺網絡版的原生宿命。


      長久以來,雖然電視臺也在不斷嘗試觸網,比如央視打造CNTV、鳳凰衛視創辦鳳凰視頻,但這些網媒平臺過度依靠背后大樹,只是把電視綜藝挪過去放;要么就是把網綜版權買過來放,這種“新瓶裝老酒”肯定不能治本,電視綜藝要扭轉頹勢,不能再機械化的內容平移,只能從制作環節切入視網互聯。



      解析:



      這種深度參與已初見端倪,“小鮮肉”帶“小小鮮肉”的萌娃養成真人秀《放開我北鼻》,就是由東方衛和騰訊視頻聯合制作,“兩邊導演組都在現場,前期策劃選題、選人,從細節到理故事線,后期剪輯,我們都是一起工作”,東方衛視總監李勇用“一拍即合”形容這種合作,而騰訊視頻總制片人馬廷琨的話 ,則注解了網綜和電視的互聯不是兩敗俱傷,而是一榮共榮,“電視有更大影響力和覆蓋面,網民還是偏年輕,通過電視我們可以影響更多人”,一方想提高影響力,一方想和網絡接軌,這是雙贏。


      \\


      「 “被下架”——葷素不忌的罪與罰 」

      網綜雄起的一片猛進高歌中,也有團隊在角落神傷。傷的不是“做不好”,而是“被下架”。


      網絡視頻被下架并不罕見:年初的現象級網劇《太子妃升職記》、耽美劇《上癮》等等。網絡綜藝也難逃劫難:網綜大牛《奇葩說》,有兩期遭到下架處置。不過和《吐槽大會》相比,已屬運氣不錯——這檔節目上線只三天就出師未捷身先死,盡管口銜“王思聰投資”的金湯匙降生,盡管首播第一天就突破了3000萬流量,仍然擋不住夭折的命運結。一年的精心策劃準備,付之東流。之后只能改頭換面重頭再戰。


      《吐槽大會》之前被下架的原因未經公布,外界都猜測是因為尺度太大,可如果看過這檔節目,就會發現其實沒什么,里邊的臺詞最污不過是95后宅男吐槽王琳年紀大那句“對著你照片打飛x都算亂倫”,也就酒桌上黃段子的水平;節目里更多的是“周杰嗤之以鼻孔”、“周杰滴滴打人”這種style,多好玩兒。



      再說,放不開就不是網綜了!本來網絡視頻就以自查為主,自由度更高,再加上網絡時代,點贊和罵聲都是好消息,最怕沒聲音,節目怎么炒熱話題度?肯定得犀利毒舌、敢說敢鬧,連撒貝寧進了網綜都污力淘淘,同樣是推理節目,《明星大偵探》里的他把《今日說法》時期的形象全炸了。從這個角度說,網綜一言不合就開火車(污污污)也可以理解。


      因為剛剛起步,網綜的傳受雙方都在嘗試邊界,節目團隊在試錯,行業規則也少有成熟標準,于是要么是廣電總局強調的“電視不能播的,網絡也不行”這種機械調調,要么是錯打錯判,不該被下架的下架了,該被下架的反而因為擦邊球打得好而幸免,后者比如《姐姐好餓》有一期節目,把《康熙來了》收官之作的道具——床搬到現場,讓小S和李治廷在上面雙人健身,姿勢親密到辣眼睛,這么玩其實挺沒意思,過度依賴老套路的小S也被網友普遍吐槽用力過猛。


      解析:



      其實污的姿勢也有錯誤正確之分,關鍵看節目內核。一種為污而污,很Low,污多了難免無聊;另一種,污只是表象,節目想炸還得靠內涵。笑果文化合伙人李誕說“不追求大尺度,只追求好笑”,他手下有30多個脫胎于脫口秀演出的編劇專門寫《吐槽大會》的臺本,“普通觀眾覺得好笑,他自己以為是被尺度大逗笑的,其實真正逗笑他的是里面的技巧,節奏和語言是一點點磨出來的,不是說說臟話就好了。”


      而“污”并不是網綜的初衷,更不是網綜的本質。


      \\


      「 網感——不可言說的Magic Word 」

      網綜的辨識度高到光看名字就認得出來:《偶滴歌神啊》、《偶像就該醬嬸》、《放開我北鼻》、《約吧!大明星》……這些名字背后有個很魔性的詞兒:“網感”!它的內涵,區區幾個節目名字可表達不出來。


      有人給“網感”做了個名詞解釋,說是指“對網絡的關注度和網絡文學邏輯”,這么簡單粗暴的總結顯然是外行寫給外行的。念叨著“主動跟90后交朋友”的傳統綜藝大佬們,總覺得往節目上撒點兒網絡流行詞就時尚了。他們很難明白,網感是食材,不是胡椒面兒,只有生于斯長于斯的網絡綜藝才做得好這道菜,網感長在基因里。




      就像天生跑者說不清自己為何那么快,網綜也沒法告訴你什么是網感。我們只能從觀眾眼中去看,他們是網綜對面的鏡子,也許能觀照出那個Magic Core。互聯網用戶和電視觀眾的區別在于:更重視自身、更追求新奇,不待見權威、不喜歡啰嗦。網綜從誕生之初就追隨著這種收視性格,滿足網民要爆點要爆笑的口味,服從他們碎片化愛吐槽的觀看習慣。


      解析:



      網感并不是以上一切的簡單相加,而任何割裂網絡精神內核的效仿,學到的也只能是皮毛。如果非要將網感解構,那么最接近其內核的應該是“大眾意識”:“網綜服務網民,后者更年輕、坦率、直接,甚至更任性”——這是愛奇藝VP鄭蔚的解讀;而“跑男”前三季總導演岑俊義的話,既透露出電視綜藝應對網感的力不從心,也反襯了網綜的發力點:“電視節目都是領導一層層審片,人數太少;而網綜每期節目扔出去都是大眾審片。人人平等,這是互聯網最大的精神。


      \\


      「 招兵90后——廣電團隊出走“落網” 」

      視頻網站大量挖角電視綜藝主持大咖,眾名嘴紛紛觸網試水。不過,光憑主持人單打獨斗,不可能制造上億的點擊率,而且如果沒有過硬的后臺,大牌也不會輕易試水網綜。主持人其實只是網綜大疆域上最后一塊拼圖,視網大佬們備好了資金與渠道,強勢節目的搭建則交給資深團隊,后者主要來自電視臺。


      廣電團隊的集體出走始于三年前,早就不新鮮了。馬東籌備《奇葩說》時,曾找到原《喜樂街》總導演牟頔聊合作,后者幾乎是立刻答應,帶著自己30人的制作團隊從央視辭職、加入愛奇藝。此外,“超女之母”王平、《爸爸去哪兒》總導演謝滌葵、跑男教父岑俊義、《快樂大本營》領袖易驊、《天天向上》制片人張一蓓、《開心辭典》創辦人鄭蔚、一手打造浙江衛視中國藍的夏陳安,還有哈文李詠兩口子,都做了和馬東當年一樣的選擇,離開體制,為網綜站隊。


      一大批內容研發、后期制作的團隊也追隨老大進入網綜。在投資人紛紛進場的2016年,引爆了網綜的井噴。目前TOP20的網綜,背后都是這些靈魂人物在運作。土豆總裁楊衛東說過,土豆70%以上的核心制作人都來自湖南、江蘇、浙江、北京等一線衛視;而騰訊視頻一天內發布了9檔網綜,統統都是電視人的轉型作品。


      解析:



      從電視到網絡,傳統團隊就好比換到了一艘速度更快、型號更新的船上,雖然都是老海員,但也不得不二次整編。重組后的網綜團隊通常都會包括兩類成員:一部分是具備專業能力、飽經市場檢驗的資深綜藝人;另一部分是前者招兵買馬來的90后新人——前者給經驗、后者給網感,兩相結合就會大放異彩。


      比如《中國好聲音》制片人陳偉離開浙江衛視后,于2015年成立了愛奇藝VC工作室,在一年內不斷吸納90后,這些年輕力量專司創作,大大縮短了團隊觸網過程中的適應期。如陳偉說,“年輕人本身就熟悉網絡語境,所以非常順暢。”VC工作室主創的《偶滴歌神啊》從第一季到第三季越戰越勇——首播8小時點擊量破千萬、目前總點擊已破12億——就是印證。

      \\


      「 電視不能,我能——垂直與跨界 

      如果說電視綜藝時代的傳播是圓錐形——一檔現象級節目高高在上、之下是各種山寨節目加無數觀眾膜拜,那么網綜時代的傳播就是網格型,不辨上下,我們根本看不到網綜版圖的中心在哪,傳者與受眾時時位置互換,節目與節目之間交錯互聯。無怪乎愛奇藝華策影視CEO杜昉會說“我最大的優勢是了解電視不能做什么”。電視不能做的,網絡都能做。一句話概括,就是垂直與跨界。


      所謂垂直,要么在特定節目類型內部深耕,細分出衍生節目。比如樂視的《你看起來很好吃》,因為陶晶瑩主持的這檔節目收視和口碑雙優,于是又衍生出了三檔:《有顏有料》、《好吃的秘密》、《拼命小魚》;要么挖掘新的節目類型,避免同質化、提供新鮮感。這種更精彩了,不是明星真人秀看膩了、收視下滑嗎,網綜就做素人真人秀,騰訊讓15個普通人聚集在荒蕪的平頂上共同生活一年,初始資源只有5000元現金、1個谷倉、1個非智能手機、2頭奶牛和幾只雞,24小時*365天全天候直播,沒劇本沒任務沒死角,《我們15個》是真人秀的顛覆。



      還有《放開我北鼻》,雖說也是明星帶娃,但這娃不是星娃,卻是五個顏值極高、性格迥異的素人小孩,一句Slogan“不會奶娃娃的小鮮肉不是好偶像”,引得網友集體圍觀——這是粉絲經濟的年代,粉絲只為自己造就的偶像買單,而平民造星這件事,從沒有哪種節目能像網綜做得這么好:“造就”,動詞兩邊都是普通人,這才是網絡,多有趣。


      所謂跨界,既指跨屏:網綜有電視媒體追趕不起的技術優勢,直播、投票、實時互動,樣樣玩兒得溜,網友的觀看習慣從大屏挪到小屏,移動著看,公交站、地鐵上,到處是手擎屏幕的網綜粉絲;


      跨界也指類型多變、花樣百出,真人秀和脫口秀兩大主流類型之外,還有美食、時尚、健身、購物、音樂、親子、偶像養成類型全覆蓋。網絡空間這么寬闊自由、這么激發創意,我們現在甚至很難界定一檔節目到底是什么類型,比如主打“冰箱心理學”的《拜托了冰箱》,聊八卦、談美食、對決廚藝,還有明星嘉賓斗嘴拼顏值、自爆隱私、玩到飛起,輕松收獲一票鐵粉。



      解析:



      跨界還指產品衍生、線上線下全打通。網綜的盈利渠道比電視綜藝多得多,除去植入廣告和賣版權,還能用戶付費、銷售周邊、推廣衍生品牌,互動式O2O多了去了。比如愛奇藝推出《愛上超模》,冠名權和貼片廣告就不說了,節目全程貫穿“隨視購”的技術,視頻直鏈電商平臺,超模們在節目中的穿著配飾隨時一點就能買;再如優酷的《男神女神》,周邊的動漫、網劇、游戲、直播樣樣俱全,一看就是沖著打造IP去的,而這正是邁出了網綜工業化的第一步。


      \\


      「 主持人“網紅向” 

      2016年4月,汪涵的網綜首秀《火星情報局》在優酷上線。至此,算上2015年就已下水主持《偶滴歌神啊》和《暴走法條君》的謝娜、接下《拜托了冰箱》、《明星大偵探》、《你正常嗎》、《學長不二盟》的何炅——“芒果三寶”都已觸網,玩得風生水起。比起電視綜藝,網綜儼然已成了電視綜藝主持人的主場。


      越來越多的主持人在視頻網站找到了將來。





      網綜節奏太快,平均幾秒就得抖包袱拋梗,否則網友就要點關閉。所以網絡綜藝想要火,就不得不嘴炮扎堆,而這種撐場的功夫不是隨便找個新人就能罩得住的,于是一線視頻網站都使出渾身解數,挖角各大衛視的當家名嘴;而后者也順應大趨勢,紛紛加盟網綜:李詠去了《偶像就該醬嬸》,孟非加盟《美女與極品》,華少主持《你正常嗎?》;不止于此,港臺主持人也來大陸入局網綜,停掉《康熙來了》的一對主持,蔡康永去了《奇葩說》,小S去了《姐姐好餓》,再加上《暴走法條君》的阿雅、曾寶儀,《你看起來很好吃》的陶晶瑩,《圓桌派》的竇文濤——兩岸三地的名嘴們都卷進了網綜大潮。





      主持人觸網直接導致觀眾流量轉移,后者又反過來再次成就了主持人。網綜時代,與其說主持人是明星,不如說主持人是網紅。離開電視臺條條框框的主持人們,被網綜解鎖了隱藏技能——吐槽、段子手、小污怡情,汪涵在《火星情報局》里成了老司機,網友大叫“沒想到你是這樣的汪涵”;何炅主持《你正常嗎?》后也不正常了,得名“何首烏”;馬東在《奇葩說》里更是火力全開,花式打廣告、高級葷段子,憑著一股有理性的蔫兒壞得封新一代男神。



      解析:



      下海網綜,他們仨既不是個例,也不是先鋒。2013年9月,在央視11年的馬東出走愛奇藝,他自稱“一直是個很貴的主持人”,否認了外界“嫌薪酬低”和“在央視出事兒了”的猜測,聲明離職是因為“注意到電視節目在北京地區黃金時間的開機率從70%下降到30%”,意識到這一行“從根上發生了劇變”。14個月后,由他挑梁制作的《奇葩說》第一季上線,點擊量首月破億,成為當年的綜藝黑馬。


      不得不說馬東非常Sharp,電視綜藝已經不再是主持人的樂土:現象級節目稀缺,能火的只有真人秀,后者還因為有明星跨界搶飯吃、越來越用不著主持人,難怪曹可凡要感嘆“從業30年,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主持人被邊緣化”;另外,華少卸任“新好聲音”后曾寫了篇文章,問出了名嘴們的集體困惑,題目就叫《主持人還有將來嗎?》

      長按二維碼獲取富國基金微信號↓↓↓


         熱門推薦   


      1

      FOF組合

      2

      一鍵購買

      3

      場內貨幣

      4

      基金定投


      以上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。

      Views 96
      0

      相關文章:

      在线播放精品一区二区啪视频| 91亚洲精品自在在线观看| 国产办公室秘书无码精品99| 精品无码中出一区二区| 免费久久精品国产片香蕉| 热re久久精品国产99热| 亚洲熟妇成人精品一区| 1313午夜精品久久午夜片| 99re6在线精品视频免费播放| 日韩在线免费播放|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| 蜜臀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午夜.| 亚洲熟妇成人精品一区| 2021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|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99精品| 九九精品99久久久香蕉| 99久久精品美女高潮喷水| 性色精品视频网站在线观看|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| 亚洲精品色午夜无码专区日韩| 日韩在线观看视频免费| 天天综合亚洲色在线精品| 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网站| 国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最新 |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福利|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毛卡片| 欧美黑人欧美精品刺激| 久久亚洲精品高潮综合色a片| 日韩精品福利片午夜免费观着| 亚洲精品无AMM毛片| 亚洲性色精品一区二区在线| 久久久精品人妻久久影视|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|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| 人妻精品久久无码区洗澡| 国模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| 国产精品黄大片在线播放| 久久6这里只有精品|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L| 亚洲精品国产福利片|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|